盘龙区积极推进环球阀门厂、龙池村等土地征迁
雪霁初晴,新年新景。盘龙大地阳光普照,生机盎然,呈现出一幅和谐发展的壮美画卷:经济发展朝气蓬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水源保护天蓝水碧,民生改善动人心弦……
2017年,盘龙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在连续几年保持个位数增长后重新企稳回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3亿元;东白沙河片区规划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茨坝生物科技创新小镇加速推进;中央商务区即将迎来“蝶变”;北部山水新区提速快进,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区域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云南出版集团基地落地建设。四大片区呈现竞相发展的蓬勃态势。
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启动实施,环卫一体化总作业面积达到524.79万平方米,机械化作业率保持在85%以上,尤其经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洗礼,极大改善了城市品质,提升了市民素质,城市管理网格化考核位列全市第一;城市综合管理和“清洁指数”考核连续四年在全市排名第一。
按照全省一流标准打造的盘龙区新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数字盘龙”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
转型发展
推动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盘龙区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稳增长政策,增强定力,精准调度,出台稳增长23条等举措,推动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4.7亿元,同比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3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476.93亿元,同比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99.23亿元,同比增长12.5%。
同时,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出台《盘龙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盘龙区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费管理办法》,累计对88个项目安排项目前期费6813万元。扎实开展旧城及城中村改造历史遗留问题项目处置,投入“以购代建”资金8.07亿元,栗树头项目一期、羊肠小村等5个项目实现复工。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争取上级资金9.91亿元,政府购买服务资金2亿元,股权融资5.9亿元,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8.9亿元。加强项目招商工作,突出领导带头点对点招商,探索实施中介招商、委托招商、商会招商,组建8个重点产业招商工作组,成功引进16国签证中心、大华集团、环球车享、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81.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800万美元。
在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盘龙区聚焦“1281”工程,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质量,制定楼宇总部、金融业、汽车服务、科技服务、都市旅游、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兑现扶持资金6784.7万元。完善楼宇总部经济发展配套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1+1+6”服务模式,兑现现代服务业扶持资金4753万元。新培育亿元楼宇2幢,引入区域型总部企业6户。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2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6.18亿元。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58.61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调整为0.77:29.18:70.05,第三产业主导地位持续巩固提升。
协调发展
推动城乡融合迈出新步伐
2017年,盘龙区抓紧完善分区规划,东白沙河片区概念性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梳理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双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和报批工作深入推进,启动茨坝生物科技小镇规划编制前期工作,长虫山东侧沿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通过市规委会审议。积极开展“多规合一”工作,统筹推进各专项规划,开展北京路、人民路沿线集中商务区城市形象设计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布局布点专项规划报批。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
打牢基础才能增后劲,盘龙区强力推进路网建设,盘龙209号路、盘龙210号路等11条城市道路竣工通车,松华桥、太乙桥跨江桥建成投入使用,龙泉路延长线北段、北京路接西北绕城高速立交等3条道路开工建设,积极开展寺瓦路、龙泉路延长线改扩建二期等8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城市破损道路修复,修补车行道30.39万平方米、人行道4.05万平方米。以解决农村出行难和强化交通安全为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及管养,完成麦地塘、大哨线、小河公路等公路改造工程,推进小石桥至撒马坪公路工程和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修复公路1.4万平方米,整治交通隐患点27处,抢修和处置水毁点173处。扎实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滇源大石坝、阿子营集镇闸坝、双龙街道3个水厂提升改造工程,推进合作、龙门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果东、三转弯水利精准扶贫项目,完成2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和1000件“五小水利”。
城市更新改造方面,完成金刀营、罗丈村、茨坝村等6个项目修详规方案编制,启动龙池村、环球阀门厂、白水泥厂等3个项目征迁工作,投入资金7.44亿元。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配建公共绿地2.36万平方米、道路2.48万平方米。新草房、苏家村东站新村一期等10个项目及地块实现交易,完成土地供应878.22亩,交易金额60.01亿元。加快安置房建设及交付,唐家营B地块、大波村、清水河村等3个项目安置房基本建成,完成刘家营、清泉村等6个项目选房工作。推进城中村和老旧居民区“微改造”工作,结合“创文”整治,投入资金1.34亿元,对397个老旧小区实施“微改造”,完成小庄村、司家营新村、茨坝新村后续改造任务,新启动文汇路街区、王旗营小区等5个项目改造工作。
改革创新是撬动发展的第一杠杆。盘龙区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组建150名数字城管信息采集队伍,完成城管人员统一换装工作,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推进环卫一体化提质扩面,新增作业面积116.04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加强联防联控,强力推进“两违”建筑整治,完成整治770宗,面积126.76万平方米,啃下了一批难啃的“硬骨头”。实施北京路、盘龙江景观提升及灯光亮化改造项目。完成121条支次干道路灯补建及修复工作,城市功能性照明“缺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启动“开墙打洞”“住改商”治理工作,完成一期治理320户。深化“厕所革命”,新建城市公厕6座、提升改造35座,农村公厕63座、提升改造25座,666座直管公厕和社会公厕免费对外开放。
此外,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完成新一轮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大水井、朝阳沟等5个地质灾害搬迁点建设全部完工,水源区居民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成滇源九里冲小组、马军杜家坝小组等7个美丽宜居乡村和精准扶贫示范村。以“七改三清”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完成粮食播种14.34万亩、烤烟2.15万亩,种植生态农产品4万亩,发展经济林果1000亩。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51人,转移就业新增收入7257万元。